“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决赛中,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团队斩获2项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企业一等奖(地平线唯一一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樱桃河动力”团队(左10)获技术竞赛全国一等奖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掣电镜界”团队(右6)获技术竞赛全国一等奖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樱桃河动力”团队(左4)获地平线企业命题全国一等奖
8月13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的“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落下帷幕。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33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6289支队伍成功报名参赛,524支队伍晋级决赛。经激烈角逐,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斩获技术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企业命题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3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
团队名称 |
获奖作品 |
奖项等级 |
团队成员 |
队长所在院系 |
指导老师 |
樱桃河动力 |
慧捡-基于VINS架构的智能垃圾巡捡机器人 |
技术竞赛 全国一等奖、地平线企业命题全国一等奖(唯一) |
周 纪 超张皓 余 芳 |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
吕 岳 吕淑静 |
掣电镜界 |
基于FPGA的超低时延激光多媒体终端 |
技术竞赛 全国一等奖 |
王泽宇 谢祖炜 秦子淇 |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
刁盛锡 刘一清 |
MRP队 |
基于FPGA的混合现实处理器 |
技术竞赛 全国三等奖 |
刘玉华 洪展鹏 曾文龙 |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
王淑仙 刘一清 |
ATRI |
空地一体安全机器人设计 |
技术竞赛 全国三等奖 |
虞依洋 夏宇耘 欧阳礼民 |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田应洪 |
自由电子队 |
面向智能电网的磁电式电流传感装置 |
技术竞赛 全国三等奖 |
辛柏雨 张千十 范梓烁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高安然 段纯刚 |
|技术竞赛全国一等奖、地平线企业命题全国一等奖(唯一)
“樱桃河动力”团队作品:慧捡-基于VINS架构的智能垃圾巡捡机器人

左起:余芳、张皓、周纪超(队长)
根据比赛可以同时参与企业赛道和技术赛道的机制,我们紧密围绕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的赛题任务,立足于实验室的研究积累和现有成果,设计并开发了一款用于自动化垃圾巡捡的智能服务机器人。
备赛阶段,团队自主设计了作品的硬件架构与软件系统,逐步完善作品功能,并在自建平台上进行了算法部署与性能评测。吕岳、吕淑静两位指导老师高度重视项目推进工作,定期组织会议讨论作品研发进度,耐心提供技术指导,有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作品实现了不依赖环境特征,自主定位方法实现无源循迹与导航。
我们团队的理想是做到和波士顿动力一样的研究成果,故取名“樱桃河动力”,最终取得了技术赛道全国一等奖、地平线企业赛道全国一等奖(唯一)“双料”一等奖的好成绩。

“樱桃河动力”团队作品创新方案
|技术竞赛全国一等奖
“掣电镜界”团队作品:基于FPGA的超低时延激光多媒体终端

左起:谢祖炜、秦子淇、王泽宇(队长)
本次“研电赛”中,我们团队的成员聚焦于电子系统中电路、逻辑以及软件三个技术方向,在刘一清老师以及刁盛锡老师的指导下,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全方位独立自主地从硬件、逻辑以及软件三个层面设计了一款基于FPGA的超低时延激光投影终端。硬件层面,团队设计了一块16层高速数字系统板。逻辑层面,基于数字微镜底层MEMS架构,开发了分布式离散交织显示逻辑算法、自适应滚动行缓存逻辑算法以及RGBYCW六色显示策略,将数字微镜驱动接口带宽利用率提升74.5%,实现了仅15.8ms投影响应时延的4K投影显示,投影亮度提升40%。
感谢指导老师在备赛期间对我们团队的无私帮助,感谢学院、研究生院和学校为我们提供卓越的科研环境和坚定的比赛支持,让我们在专业能力、专业技术、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思维四个层面获得了飞速成长。同时,“研电赛”的舞台也对我们展示、演讲和布局规划方面提出了很高要求,这让我们在技术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掣电镜界”团队作品低延时创新方案
|技术竞赛全国三等奖
“MRP队”团队作品:基于FPGA的混合现实处理器

左起:刘玉华(队长)、洪展鹏、曾文龙
团队在王淑仙、刘一清二位老师的指导下,致力于解决当前混合现实设备延时高、功耗大与视频接口单一的问题,作品设计了16层高速数字电路板,累计完成了上万行代码的编写,设计出了具有强大超高清视频采集、处理、显示与传输能力的混合现实处理器,致力于为教育、工业、军事、社交和医疗等领域提供新型探索平台,获技术竞赛全国三等奖。
|技术竞赛全国三等奖
“ATRI”团队作品:空地一体安全机器人设计

左起:虞依洋(队长)、夏宇耘、欧阳礼民
ATRI团队成员由电子信息专业同学组成,来自同一个实验室,各有所长,面对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为实现同一个目标携手前进。备赛期间,在田应洪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调试优化作品,撰写技术论文,为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一同努力,一路过关斩将晋级全国总决赛。作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了无人机机器人应用的发展,获技术竞赛全国三等奖。
|技术竞赛全国三等奖
“自由电子队”团队作品:面向智能电网的磁电式电流传感装置

左起:张千十、辛柏雨(队长)、范梓烁
团队在高安然老师和段纯刚老师的指导下,采用磁电式新原理,以磁电异质结为核心,利用磁电异质结优秀的弱磁探测性能研制了高性能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作品获技术竞赛全国三等奖。
强化卓越引领 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其影响力大、含金量高,对参赛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参赛作品包含多类社会生活领域,引导学生关注前沿技术及应用领域,尤其注重底层硬件和软件创新,围绕“创意、创新、创业”三大主题,确立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的发展思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电子信息类人才。
2018-2022年,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在该项赛事中屡获佳绩,斩获全国一等奖16项、兆易创新企业命题全国一等奖1项,一等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三、总成绩全国第五,2018、2019年连续两年团队总分全国第二、一等奖总数全国第一。
近年来,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教育按照世界一流卓越育人标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聚焦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抓手,强化卓越学术、创新实践引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实现部分重大赛事保持国内领跑,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创新人才。2018-2022年,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团队获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总分全国第五;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5项,一等奖总数并列全国第一;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特等奖和一等奖总数全国第一,总分全国第二;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实现上海高校全国一等奖的突破、且连续两年斩获,总分全国第十一;获第一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金奖(全国唯一),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贡献力位居全国第十一名。
来源|研究生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图|大赛官方、参赛团队 编辑|蒋萱 编审|郭文君